公司概括
公司資料
損益表
資產負債表
財務比率
現金流量表
市場摘要
派息紀錄
盈利摘要
股份回購
股票編號 
股票編號 
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  00001
公司概括
集團主席李澤鉅
發行股本(股)3,830M
面值幣種港元
股票面值1
公司業務集團的主要業務為港口及相關服務、零售、基建、能源以及電訊行業。

全年業績:
按IFRS 16後基準,2022年普通股股東應佔溢利為港幣366億8,000萬元,較2021年增加10%。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每股呈報盈利為港幣9.57元,較去年之港幣8.70元增加10%。

業務回顧
港口及相關服務
港口及相關服務部門於2022年經營295個泊位,處理共8,480萬個二十呎標準貨櫃(「標準貨櫃」),較2021年下跌4%,主要由於上海在上半年實施防疫管制、和記港口信託因香港之跨境限制令貨運量下跌、全球供應鏈持續中斷影響船期以及環球需求疲弱及產量受壓,惟因新收購荷蘭Delta II碼頭之新增貨運量及墨西哥表現理想而得以部分彌補。

儘管吞吐量下降,此部門因貨櫃停留於碼頭時間延長,所有主要港口之倉儲收入上升因而受益。由於墨西哥因船舶停靠裝卸數量增加帶動穩健表現以及一家貨櫃航運業務聯營公司於2022年之良好表現,此部門錄得收益總額港幣441億4,100萬元、EBITDA(3)港幣158億500萬元及EBIT(3)港幣114億2,600萬元,以呈報貨幣計算分別增加4%、4%及6%,以當地貨幣計算則分別增加10%、8%及10%。

展望2023年,供應鏈壓力紓緩及內地邊境重開將為此部門提供更佳營運環境。然而,全球貿易及需求疲軟,聯同通脹風險、能源價格高企、貨櫃運費大幅下跌及預期倉儲收入減少,將限制盈利增長。儘管如此,此部門將繼續內部擴展現有市場以提升未來盈利能力。此部門於8月宣佈將與若干主要航運公司共同投資,營運在埃及蘇科納港與艾特其勒港兩個全新世界級貨櫃碼頭,以提升處理能力從而配合當地未來增長。隨著位於埃及阿布奇爾之新貨櫃設施於2023年底投入營運,以及位於墨西哥、巴基斯坦及泰國之現有港口及堆場設施拓展,此部門預期多元化資產組合將於來年錄得理想增長。

作為於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而新制訂之減碳策略其中一環,港口部門已規定所有移動及固定機器之新投資將為全電動或採用其他形式之輔助潔淨能源。於2022年,港口部門亦承諾訂立獲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驗證之短期及長期目標。

零售
於2022年底,零售部門在28個市場經營16,142家店舖,較去年減少2%,主要由於對虧損之店舖進行整頓,尤其位於長期實行防疫相關限制之內地店舖。

部門之收益總額、EBITDA(4)及EBIT(4)分別為港幣1,696億4,500萬元、港幣143億900萬元及港幣110億4,800萬元,以呈報貨幣計算較去年分別減少2%、11%及11%。以當地貨幣計算,收益總額增加6%,而EBITDA及EBIT均減少2%。此減幅主要由於內地業務因年內實行新型冠狀病毒防疫限制及封城而表現欠佳。撇除中國保健及美容產品業務,此部門以當地貨幣計算之EBITDA及EBIT分別增加9%及13%,乃由於所有其他地區均表現理想及大致回復至疫情前之零售水平。

中國保健及美容產品業務於2022年因持續防疫限制措施而受到嚴重影響。於11月下旬暫停營業店舖高達超過1,000家。隨著2022年底放寬封城限制,營運部門正為內地增加之活動及人流作出相應準備,有助業務於2023年強勁復甦。就此而言,2023年初之表現令人鼓舞。歐洲業務表現亮麗,而亞洲業務亦於2022年下半年進一步復原,主要由店舖顧客流量增加而帶來之銷售回升推動。亞洲保健及美容產品業務以當地貨幣計算之EBITDA及EBIT分別增加33%及42%,而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及土耳其則錄得穩健之EBITDA增幅。歐洲保健及美容產品業務以當地貨幣計算之EBITDA及EBIT分別增加6%及9%,主要來自英國及高檔商品零售業務,而比荷盧三國繼2021年表現異常優秀後,於2022年錄得平穩業績。

展望未來,歐洲業務及亞洲業務應可錄得穩定表現,而內地業務具備條件因經濟全面重啟而受惠。此部門將繼續鞏固其「線下及線上」策略之關鍵戰略支柱,拓展其1億4,100萬名忠誠客戶群,以提高客戶參與及長遠價值。

為促進長期可持續發展,此部門於2022年4月推行全球環保商店框架,力求其業務部門在設計、建造及營運店舖方面全力融入可持續發展。年內,零售部門亦獲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驗證其範圍1、2及3減排目標。

基建
基建部門包括香港上市附屬公司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長江基建」)之 75.67%權益,以及集團於與長江基建共同擁有六項基建投資之直接股權所得之 10%經濟收益。

長江基建
長江基建公佈按IFRS 16後基準之股東應佔溢利淨額為港幣77億4,800萬元,較去年增加3%。業績備受利率上升及與通脹掛鈎之財務成本上漲導致財務成本增加,以及兌美元之不利外幣兌換情況所影響。計入本年度業績為於2022年12月完成出售Northumbrian Water 13%權益所得收益。撇除企業項目,長江基建之優質基建資產組合顯示持續韌力,並對此部門作出理想貢獻,以呈報貨幣及當地貨幣計算按年分別增長7%及16%。

於2022年,此部門在穩定且無規管重設之監管環境下經營業務。受規管回報亦減輕此部門之成本通脹風險。

作為整體業務發展策略之一部分,長江基建繼續投資於創新與科技以支持能源轉型,以及在環境可持續發展領域積極尋求新投資機遇。此部門各個配電網絡一直支持所在地政府實現淨零目標。相關計劃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智能電網及促進太陽能輸入電網等技術,均正在進行試驗及開展中。Energy Developments,一發電設施擁有人及營運商,已成功運用風能、太陽能以及堆填區及地下煤礦產生之廢氣生產能源。香港電燈正建設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而其智能電表計劃亦如期推出。英國及澳洲之配氣公司亦在其各自之市場上領導燃氣網絡之氫氣轉型。廢物管理部門不僅將廢物轉化為能源,同時亦經營家居及商用物料回收及循環再用設施。

CK Hutchison Group Telecom
由於不利外幣兌換影響,此部門之收益為港幣832億8,900萬元(100億8,400萬歐羅),較 2021年減少10%,而EBITDA(5)及EBIT(5)分別為港幣321億9,200萬元(39億8,600萬歐羅)及港幣128億300萬元(16億4,000萬歐羅),以呈報貨幣計算較2021年分別減少25%及45%,主要由於2022年一次性項目之淨收入低於去年、意大利業務較遜色之表現,以及不利外幣兌換影響。

年內,此部門錄得一次性收益淨額港幣79億1,800萬元,其中包括於2022年11月完成出售英國發射塔資產之出售收益(6)港幣189億5,700萬元(除稅後收益為港幣158億2,300萬元),惟因集團意大利業務為反映意大利營商環境持續充滿挑戰所作出一項非現金商譽減值港幣110億3,900萬元而部分抵銷。於2021年,部門錄得一次性收益淨額港幣97億8,700萬元,當中包括意大利及瑞典發射塔資產之出售收益,惟因意大利業務之一項非現金商譽減值而部分抵銷。

歐洲3集團
於2022年12月31日,歐洲3集團之活躍客戶總人數為3,970萬名,較去年增加3%,主要由於英國業務客戶總人數按年增加6%,反映其網絡及客戶體驗改善令合約客戶顯著增長,及商業客戶分部持續增長,而其他所有業務均錄得較佳或相對穩定之客戶總人數。

收益為港幣779億2,500萬元,以當地貨幣計算與去年相若,因客戶總人數增加及歐洲國家恢復旅遊活動後所有業務之漫遊收入增加帶動客戶服務收益淨額穩健增長,惟因較低之意大利批發收益港幣14億元而全數抵銷。於營運層面上,以當地貨幣計算之基本EBITDA較去年減少11%,乃由於業務表現受到發射塔資產出售後意大利及英國新增發射塔服務費合共港幣 7億元之不利影響、較高之能源成本及其他通脹影響約港幣8億元,以及因網絡擴展令網絡成本上漲。EBIT受到上一年於網絡擴展、推出5G與實施數碼化之投資而產生較高折舊及攤銷之進一步影響,導致以當地貨幣計算較2021年減少44%。推出5G網絡進展順利,大部分歐洲3集團業務之人口覆蓋率已達致60%至90%。因此,網絡投資週期在各個據點已接近峰值,而過去兩年不斷上升之折舊影響預期在來年逐步回落。

展望2023年,儘管預計歐洲3集團之收益總額穩定增長,惟新增之發射塔服務費、能源成本之通脹影響,以及其他經營開支料繼續對歐洲3集團之基本營運表現構成壓力。歐洲3集團將持續透過新收入來源提升其5G投資收益、重點探索市場整合機會以及實現包括網絡共享之輕資產策略之措施,藉此提高盈利能力。

CK Hutchison Group Telecom已制訂以科學為本之目標,並於2022年內獲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驗證,當中包括:與2020年基線相比,於2030年前將範圍1及2之排放減少50%及於2030年前將範圍3之排放減少42%。

和記電訊亞洲
和記電訊亞洲(「和電亞洲」)包括集團於印尼、越南及斯里蘭卡之電訊業務。於2022年1月,集團印尼電訊業務Hutchison 3 Indonesia(「H3I」)完成與PT Indosat Tbk(「Indosat」)之合併交易,新合併公司Indosat Ooredoo Hutchison繼續在印尼證券交易所上市,並成為印尼第二大電訊營運商。合併後,和電亞洲之活躍客戶總數目較去年增加119%,截至2022年12月31日約為1億2,310萬名。

於2022年,以呈報貨幣計算之收益總額、EBITDA(7)及EBIT(7)分別為港幣116億2,800萬元、港幣94億2,000萬元及港幣67億4,500萬元,較去年分別增加32%、363%及3,127%,主要由於完成合併交易帶來收益淨額港幣51億元(8),惟因集團斯里蘭卡電訊業務之一項非現金減值而部分抵銷。撇除此等一次性項目,基本EBITDA及EBIT分別為港幣42億8,200萬元及港幣16億 700萬元,分別增加110%及669%,主要受惠於印尼業務合併後客戶基礎擴大以致數據流量錄得強勁增長產生之貢獻、合併後實現協同效益,以及相關業務於年內出售非核心資產帶來若干收益。

財務及投資與其他
集團之能源業務於2021年1月與Cenovus Energy合併後,集團所佔Cenovus Energy之業績構成財務及投資與其他分部之一部分。集團於Cenovus Energy之16.6%投資對集團2022年之盈利帶來重大貢獻。集團所佔按IFRS 16後基準之Cenovus Energy之EBITDA、EBIT及盈利淨額分別為港幣137億5,100萬元、港幣94億2,400萬元及港幣63億3,300萬元,較去年分別增加111%、 308%及1,073%。

集團流動資金及財務狀況保持穩固。綜合現金與可變現投資合共為港幣1,541億8,800萬元,綜合銀行及其他債務總額(9 )為港幣2,872億9,700萬元,以致綜合債務淨額(9)為港幣1,331億900萬元(2021年12月31日-港幣1,681億6,900萬元),債務淨額對總資本淨額比率(9)為16.7%(2021年12月31日-20.3%)。

隨著出售發射塔逐步完成,集團自2021年起已動用出售發射塔部分所得款項約港幣14億元於市場回購股份。預期當市況許可時,股份回購將在2023年適時持續進行。

業務展望:
展望2023年,外在因素如潛在通脹及/或經濟衰退之結果、能源價格、地緣政治風險,以至貨幣及財務政策,聯同長期較高之利率環境,仍然增添相當不確定情況。各項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對集團於2022年底及2023年初之業務構成考驗,並可能於年內縈繞。雖則如此,通關帶動之復甦很可能對集團香港及內地之業務帶來支持。

按IFRS 16後基準,集團確認收益淨額逾港幣100億元,當中包括於2022年完成之多項策略併購交易產生之收益。儘管集團之營運表現繼續維持穩固,惟綜觀集團來年之併購計劃,未必能錄得相若程度之一次性收益,再加上眾多集團難以控制之阻力及外圍因素,預期將影響集團2023年之呈報業績。然而,集團已經並將不斷為股東物色可產生長期新增價值之項目、改善資產負債表及整體財務狀況,確保集團持續具備應對挑戰之韌力。集團將繼續銳意達致經常性盈利增長及提高股東回報,同時維持穩健之財政實力,確保嚴謹執行審慎之財務、流動資金及現金流管理。集團亦將一貫尋求與提升長遠股東價值核心策略一致之可持續發展業務機會。
資料來源於上市公司財務報表
更新日期: 2023/12/13
資料由AASTOCKS提供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