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括
公司資料
損益表
資產負債表
財務比率
現金流量表
市場摘要
派息紀錄
盈利摘要
股份回購
股票編號 
股票編號 
固生堂控股有限公司  02273
公司概括
集團主席涂志亮
發行股本(股)242M
面值幣種美元
股票面值0.0001
公司業務集團主要從事提供多種醫療保健業務,包括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及銷售醫療保健產品。

全年業績:
集團的收入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幣1,372.1百萬元增加18.4%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幣1,624.6百萬元。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溢利淨額為人民幣183.6百萬元,而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虧損淨額為人民幣506.9百萬元。

經調整溢利淨額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幣156.7百萬元增加28.1%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幣200.8百萬元。

業務回顧
作為中國一家中醫醫療健康服務提供商,集團通過線下醫療機構及線上醫療健康平台,為客戶提供全面的中醫醫療健康服務及產品。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團繼續以基礎醫療為重心,秉承「良心醫,放心藥」的核心價值觀致力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集團貫穿疾病診療和醫療健康管理全過程的全面醫療健康解決方案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線下醫療機構與線上醫療健康平台相結合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中醫醫療健康服務提供商正結合線下醫療機構與線上醫療健康平台,以解決傳統中醫診療方式客戶觸達受限、不同區域間醫師資源不平衡、客戶隨訪和長期健康管理不便等痛點。自集團於2018年在微信官方賬號上推出線上預約、隨訪諮詢、診斷和處方服務以來,集團已能夠通過集團的醫療服務網絡同時提供線下和線上的醫療健康解決方案。集團相信,集團是能夠利用線上醫療健康平台並實現線下醫療服務網絡與線上平台的有效對接的首批中醫醫療服務提供商之一,因此能夠從鼓勵發展線上醫療健康服務的有利政府政策中獲益。一方面,線上醫療健康服務的發展助力集團更有效地使用醫療資源和擴大客戶覆蓋範圍。另一方面,集團得以根據線上醫師及客戶活躍度,策略性地選擇城市進行線下擴張。

中醫與西醫結合
集團從傳統的中醫基礎醫療診療法出發,發展出中醫與西醫相結合的診療法。集團通過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醫療服務網絡提供中醫醫療健康解決方案,將傳統中醫診療方法與西醫相結合,例如臨床檢查和治療。集團旨在有效、高效地為客戶提供全面的醫療健康解決方案,尤其是慢性病管理,從而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醫療健康管理需求。集團以客戶日常的基礎護理為重點,旨在實現對於客戶的長期隨訪及健康管理。

標準化及數字化營運
集團持續加強集團運營的標準化和數字化,從而提供優化的客戶體驗並在集團醫療服務網絡內實現更高的運營效率以及更好的資源分配。

1.集團建立了線下醫療機構端的數字化店員系統。通過數字報告的形式列示經營數據,集團能夠加強線下醫療機構與客戶的深度互動,改善客戶體驗;同時數字化店員系統促進了集團與客戶的實時溝通及反饋收集,從而通過提升集團線下醫療機構的客戶就診量及客戶回頭率,及在集團的線下醫療機構實施數字化管理,為集團的整體業務賦能。

2.集團建立了醫務端的客戶關係管理(「CRM」)系統,以整合集團對醫療專業團隊的開發和管理。利用CRM系統,集團能夠使用數字化統計對醫療專業團隊的日常經營和管理進行數字化分析,從而提高其運營效率。

3.集團搭建了智能審方合規平台,把對國家醫保報銷方案的邏輯嵌入智能審方合規平台,從而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合規控制。

4.集團搭建了業務全流程閉環的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以加強集團的數字化營運和管理,從而通過對供應鏈、銷售、庫存和核算的全面和系統管理,進一步提高管理效率。

於2021年2月,中國政府出台《關於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實施名醫堂工程。特別是,鼓勵和支持有經驗的社會力量興辦連鎖經營的名醫堂,突出特色和品牌,打造一流就醫環境,提供一流中醫藥服務。集團相信這從政策上確保了集團業務營運的安全性。

於2021年12月,國家醫療保障局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佈《關於醫保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當中提出(i)支持「互聯網+」中醫藥發展並納入醫保;(ii)中醫醫療服務價格體現勞務價值納入調價範圍;(iii)允許中醫醫療健康服務提供商於銷售飲片時按不超過25%的加成進行銷售;(iv)允許中醫醫療健康服務提供商對院內製劑自主定價;(v)將院內製劑納入醫保計劃;及(vi)中醫醫療服務暫不執行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制等,在醫保端加大了對中醫藥服務的支持。

於2022年3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10個政府部門聯合印發《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動計劃》,當中鼓勵社會力量在基層舉辦中醫醫療機構,支持企業舉辦連鎖中醫醫療機構,從而為集團的商業模式提供了進一步鼓勵和支持。

於同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對「十四五」時期中醫藥工作進行全面部署。該規劃提出了一系列評估中醫藥發展的指標,包括(i)每千人口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人數由2020年的0.49人增長至2025年的0.62人;及(ii)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包括醫院、門診部、診所)覆蓋率預計由2020年的85.86%增長至2025年的100.0%。該規劃對增加基層中醫資源供給,提高基層中醫醫療服務水平有推動作用,同時也有利於集團獲取更多醫生資源,解決醫生供給不足的問題。

於2022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2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旨在(i)推進醫保普通門診統籌,逐步將多發病、常見病的普通門診費用納入統籌基金支付範圍;(ii)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及(iii)持續推進分級診療和優化就醫秩序。推進全國的醫保普通門診統籌,意味著未來中國的門診服務將迎來較快增長。集團的門診服務預期將因此蓬勃發展。

於2022年6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發佈《關於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該意見」),提出了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目標及重點任務,其核心在於加快解決中醫藥人才匱乏問題。該意見提出通過「西學中」、教育方式改革等增加中醫藥人才供給,鼓勵中醫藥人才向基層流動。這將進一步解決集團在基層發展面臨的醫生供給不足的問題。

於2022年10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佈《「十四五」中醫藥人才發展規劃》,從(i)完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建設;(ii)擴大中醫藥人才規模;(iii)提升中醫藥人才質量;(iv)優化中醫藥人才結構佈局;及(v)完善中醫藥人才評價機制等方面提供了政策支持。該規劃有助於加快培養優質中醫藥人才,有助於集團獲取更多醫生資源。

於2022年1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及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聯合發佈《「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部署「互聯網+中醫藥健康服務」行動、智慧醫院建設示範行動等,進一步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衛生健康行業深度融合。互聯網技術被應用在中醫藥服務中,正在形成從診前防未病到診中治療、診後康復的「互聯網+中醫藥健康服務」。該規劃令傳統中醫藥健康服務煥發新的活力,並為集團OMO業務提供了進一步的長期政策支持。

於報告期內,集團主要從(i)提供醫療健康解決方案;及(ii)銷售醫療健康產品產生收入。於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團來自提供醫療健康解決方案的收入主要受到一系列因素影響,包括集團於該年的線下和線上醫療服務網絡的規模、客戶數量及彼等的支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團來自銷售醫療健康產品的收入主要受於該年銷售的貴細藥材和營養品的類型和數量影響,其單價可能存在頗大差異。通常情況下,當高單價的貴細藥材及營養品的銷量增加,集團將從醫療健康產品的銷售中產生更多收入。

集團積極擴展集團在中國的業務覆蓋。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團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佛山、中山、福州、南京、蘇州、寧波、無錫、杭州、鄭州及溫州擁有及經營48家醫療機構。集團所有醫療機構均為以「固生堂」品牌經營的私立營利性醫療機構。此外,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團擁有及經營多種線上渠道,包括官方網站、手機應用、官方微信公眾號及小程序。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團亦擁有及經營五家線下藥房,用於銷售集團的醫療健康產品。另外,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團已與13個第三方線上平台建立合作關係,集團主要藉此向客戶提供線上預約服務。

於報告期內,集團透過策略性收購線下醫療機構及新建線下醫療機構擴大醫療服務網絡。集團於2022年5月收購北京國宗濟世中醫醫院有限公司。此外,集團於2021年1月收購的北京市昆侖醫院有限公司在翻新完成後於2022年6月開始營運。由於上文所述,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團在北京擁有及營運四家線下醫療機構,增強了集團在北京的中醫醫療服務能力、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提升了集團在當地中醫醫療服務市場的市場份額,促進並完善了集團在北京中醫醫療服務行業的佈局。集團於2022年10月與杭州大同中醫門診部有限公司(「杭州大同」)的股東訂立股權轉讓合同,以收購杭州大同的93%股權。該項收購事項已於2022年11月完成。於同月,集團分別與上海千誠護理院有限公司(「千誠護理院」)的股東及杭州回元堂國藥館有限公司(「回元堂國藥舘」)的股東訂立股權轉讓合同,以收購千誠護理院及回元堂國藥舘的100%股權。兩項收購事項均於2023年1月完成。該等收購事項進一步擴大集團在華東地區的線下醫療服務網絡及市場份額。此外,集團的三家自建醫療機構鄭州固生堂中醫健康諮詢有限公司(鄭州金水分院)、深圳固生堂隆樺中醫門診部(深圳隆樺分院)及溫州鹿城固生堂中醫門診部有限公司(溫州鹿城分院)於2022年12月開業,在保證原有區域業績穩定增長的同時,進一步擴展集團在新城市的業務足跡。集團將繼續按照既定策略,努力實現高質量的業務外延擴張,不斷提高集團醫療服務網絡的地理覆蓋範圍及市場佔有率。

集團亦加強與醫療聯合體的合作,與更多公立醫院及中醫藥大學開展合作,充分釋放醫聯體潛力,推動優質醫師資源有序下沉到基層。於報告期內,集團先後與多家醫院訂立合作協議或合作意向書。

於2022年12月,集團首個中藥院內製劑—通竅止涕鼻舒顆粒從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取得醫療機構傳統中藥製劑備案憑證,標誌著集團的中藥院內製劑發展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通竅止涕鼻舒顆粒是在集團的醫療服務網絡歷經超過5年臨床驗證的鼻炎經驗方,適用於過敏性鼻炎、鼻竇炎、腺樣體肥大及鼾症。作為集團醫療解決方案產品化的一大步,獲得該註冊批准可以提高集團的處方效率,更好地實現集團優質醫療資源的商業化。

業務展望:
自2010年成立以來,集團一直秉承「良心醫,放心藥」的核心價值觀致力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為響應國家建設「健康中國」的號召,集團致力於拓展線下和線上醫療服務網絡,為更廣大的客戶群提供優質的中醫醫療健康服務和產品。在中國政府對中醫藥健康產業的大力支持和不斷出台的利好政策下,集團將繼續:(i)強化OMO平台的資源優勢和「固生堂」的品牌價值優勢;(ii)吸引優質醫療資源加入集團的平台;(iii)為集團的客戶解決「難以獲得及負擔不起的醫療服務」的痛點;及(iv)積極推進醫療聯合體合作,在不影響現有營運的情況下適度拓展業務。

展望未來,集團預期業務戰略將聚焦於以下方面:
1.繼續採用師帶徒模式培養中醫藥人才,培養打造高素質的青年醫師團隊。「固生堂」名中醫傳承工作室及OMO平台對青年醫師的培養已初見成效。集團的OMO平台已取消地域限制,並讓來自不同地域的優秀專家與青年人才高效分享臨床經驗和學術成果,加速集團的專職醫師隊伍建設。「固生堂」名中醫傳承工作室擁有充足的醫師資源,為全面的中醫醫療健康服務(包括預防、治療、醫療健康管理等個性化醫療健康服務)提供質量保證,讓優秀的專家在診療過程中專注於臨床療效和客戶體驗,從而實現醫生與客戶雙贏的服務模式。

2.通過數字化和「互聯網+」為醫療服務賦能。順應中國政府對「互聯網+」中醫藥服務的政策鼓勵,集團計劃推出四診儀等智能硬件設備提升遠程中醫醫療服務中輔助診療能力,以期通過遠程中醫診療服務實現更廣泛的客戶觸達。通過數字化營運,集團能實現對患者的精細化服務,持續提升客戶留存率和每名用戶平均收入。通過數字化能力,集團預計在保障服務質量穩定性的同時還將提升供應鏈的經濟規模及運營效率。未來,集團將會持續探索新的會員服務模式(如家庭醫生服務等)以吸引新會員。集團亦將繼續給會員提供優質服務。

3.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實現醫療健康解決方案的產品化和標準化。集團在脫髮、鼻炎、不孕不育及消化症狀等方面的幾個品種院內製劑已經完成試生產,並計劃申報備案號。集團的院內製劑中心已完成工程建設、設備驗收和試生產,並已取得《醫療機構製劑許可證》,可用於量產已取得備案號的院內製劑,實現醫療解決方案的產品化。集團首個中醫院內製劑—通竅止涕鼻舒顆粒已於2022年12月取得醫療機構傳統中藥製劑備案憑證,中醫院內製劑發展取得了實質性進展。詳情請見「—業務回顧」。未來,集團預期進一步加大在此方面的投入,生產更多的院內製劑。

4.加強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確保穩健增長。集團的快速增長及擴張伴隨著風險,集團正在加緊應對該等風險。集團將繼續升級集團的ERP系統,以增強集團的信息獲取及管理能力。集團亦將加強控制流程和信用風險管理,以應對多元化業務模式帶來的日益增長的信用風險。隨著業務的擴張,集團面臨新興市場原材料價格上漲和供應不足的風險。根據集團的市場研究和前瞻性估計,集團將建立中藥材戰略儲備機制,並將業務延伸至上遊採購,以應對上述風險。
資料來源於上市公司財務報表
更新日期: 2024/05/21
資料由AASTOCKS提供 免責聲明